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日公开呼吁创业者去“卷”AI应用,但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发现,生成式AI应用的落地依旧面临高昂成本、大模型幻觉和用户留存率低的三大难题。
7月6日,周志峰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场创投论坛上分析说,去年同期每百万token的基座大模型API调用成本,还处于120美元左右,而今年受益于大模型“价格战”,API调用成本大幅下降。但价格依然偏高,比如基于大模型的搜索的成本,是基于关键词搜索的成本的10倍以上,“如此高昂的成本,生成式AI如何实现广泛普及?”周志峰相信API调用费用仍旧有巨大的降本空间。
幻觉现象也是被屡屡提起的老问题。周志峰认为,减少幻觉、应对用户提出的误导性问题,以及在不同场景下提供相应的准确和合适的回答,是大模型能否赋能千行百业的关键。他还指出,当前,生成AI应用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头部应用,留存率较低,用户只是出于尝鲜目的去使用AI产品,并没有真正把它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。
尽管存在发展障碍,但新的AI应用正不断涌现。周志峰总结说,现有AI应用分布在“3C”领域:作为生产力工具的Copilot、辅助创意(Creativity)落地的图片和视频生成工具、情感陪伴(Companionship)类的产品。
周志峰发现,AI应用类型正经历从用来提高效率(Save Time),向旨在获得愉悦(Kill Time)的应用转变,此种演变遵循了类似于互联网时代应用的发展轨迹。这是因为,产业起步阶段,技术不够成熟,入局创业者也更多是偏技术侧的团队,把打造效率类工具作为首选。随着技术逐渐成熟,越来越多创业者开始找到技术与用户需求的结合点,AI应用更贴近人性。
根据启明创投在去年和今年的两份调研结果,截至2023年上半年,200余家AI创业企业中,开发生产力工具应用的占比高达46%;而截至2024年上半年,400余家AI创业企业中,处于生产力工具细分赛道的公司已大幅降至30%,AI搜索、AI社交等多元化的产品类型开始崭露头角,更多创业公司开始深入具体的行业和场景,比如服务于医生、科研人员的AI助手等。
周志峰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场创投论坛上演讲。图/杨柳
生成式AI创业企业创始人的画像也能侧面印证AI应用当前的演变趋势。上述两份调研数据显示,AI领域科学家、科技巨头AI研究负责人出身的创业者,从2023年上半年的35%,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%;而行业专家、大型企业资深产品或运营高管出身的创业者,则从38%升至45%;其余为新锐创业者。
对此,周志峰解释说,AI领域科学家、科技巨头AI研究负责人作为创始人的占比仍在1/3左右,这表明AI技术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,在技术底座仍在高速动态发展的时期,科学家类型的团队更容易理解技术的边界和可用性,保持高敏感度。但通常在一个技术引爆点出现后的6至12个月内,行业专家类型的创始人会陆续下场创业,反映出AI正朝着产品应用落地的方向发展。
据周志峰援引的一份综合摩根斯坦利和启明创投统计数据的报告,2023年,一级市场中AI投资金额达到224亿美元,超过前10年在AI领域的投资累计总和。但其中超过2/3的资金投向从事基础设施或模型开发的企业,仅有大概20%的资金流向AI应用企业。不过周志峰预测,这种局面将有很大转变,“未来两三年内,会有越来越多的钱投向那些做模型落地应用的企业。”
采写:南都见习记者杨柳发自上海隆源配资